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形容焚香的美文(浮生十雅 | 焚香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8-03 08:47:08    

《小窗幽记》中陈继儒对香情有独钟,“净扫一室,用博山炉爇(ruò)沉水香,香烟缕缕,直透心窍,最令人精神凝聚。”那份雅意,不亲自试手,仿佛也不能懂得一二。


一日,净室闲居,幽窗破寂,想着是否可以感受香的妙处。


炉中一柱香烟如云,袅袅升起,呈现碧色,又慢慢散开,一缕一缕变化成细雾上千,凌空而去,随风飘渺,在悠然的香气中不觉就忘却尘心,进入到一个朴素的生命境界中。


点一炉香,原只以为是鼻观之事,然而却偶得其通神明,和五脏,静人心神的功效,倍觉欣喜。伴随于氤氲香霭之中古代文人的情趣与高致,此时此刻竟可同频。


香说来是形而上的雅物,对人的作用是超越了味觉和感官的享受。只有贴近于它,才可领略到那香透心脾的芬芳与高雅之中蕴含的神奇力量吧。

“垂柳小桥,纸窗竹屋,焚香燕坐,手握道书一卷。”


“藉草饭松屑,焚香看道书。”


“一炷烟中得意,九衢尘里偷闲”


足以看出,十雅之首的焚香,是古人忙碌生活中的一大乐趣。没有附庸风雅的作态,亦非繁复拘谨的仪式,一切都是生活涵养的日常流露。


周国平说:世上有味之事,包括诗,酒,哲学,爱情,往往无用。吟无用之诗,醉无用之酒,读无用之书,锺无用之情,终于成一无用之人,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。而在庸庸碌碌,为了碎银几两的现实里,我们几乎已经丧失了品得这些滋味的能力,活得既糙且俗。


香之无用吗?亦不全无用。


明朝屠隆的《香笺》:“香之为用,其利最溥。物外高隐,坐语道德,焚之可以清心悦神。四更残月,兴味萧骚,焚之可以畅怀舒啸。晴窗榻帖,挥尘闲吟,篝灯夜读,焚之熏心热意。谓古助情可也。坐雨闭窗,午睡初足,就案学书,啜茗味淡,一炉初热,香霭馥馥撩人。更宜醉筵醒客,皓月淸宵,冰弦戛指,长啸空楼,苍山极目,未残炉热,香雾隐隐饶莲。又可祛邪辟秽,随其所适,无施不可。”寥寥数语,把香的功效展露无遗。


“香茗一盅通九窍”民间传说人有九窍,大意是感觉到全身通达之意。焚香,品香,不仅在于鼻受眼观,更多因是借此清心悦神,心清则幽从中来,受之熏染,与之通感。


人来到这世界,注定会被熏染。熏染有两种,一是污染,一是净染。生活中这两种染力好象在拔河,就看你生命的内力了。人是一种群体动物,永远无法避免这种熏染,关键是你内心中的“本心”。对外界染的分别,对自己生命力量的“本心”,对自己内在清洁本性的珍重,香,或是香带给我们的体悟就是帮助人们去除心灵的遮蔽,荡涤一切污染,而达到性灵的清明。

曾于龙华寺中,本来师傅焚其珍藏的极品檀香。时至今日,焚香的画面依然深刻,一缕青烟从半明半灭的微光中徐徐飘出,渐渐消散在空气中。淡雅的香气丝丝缕缕地窜入鼻中,香味在空间中筑起一块清静之地,任外界喧嚣,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。此时,无论是抚琴读书还是冥想小憩,只觉得无烦无扰、心境纯粹。


“不累于俗,不饰于物,不苟于人,不忮于众,

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,人我之养,

毕足而止,以此白心…”

——《庄子——天下》


两千年前,庄子白心,说的是自己心无挂碍的无为之道,表的是泛爱万物的澹然之心。

境由心造,心中无挂碍之物,外界万物即自清。


现在,我们怀有诗和远方,却很难体会当下平淡的绚烂之极。白心者,亦应“息心”,狂心顿歇,复归本心。

相关文章